与您精彩互联,亮相世界前沿

让距离不在是距离

首页    北斗导航系统    北斗三号手持型用户机
手持型

北斗三号手持型用户机

1    系统平台
a)    CPU:性能优于四核1.5GHz;
b)    RAM≥2GB,ROM≥32GB;
c)    操作系统:Andriod4.4或以上版本;
d)    终端屏幕:5寸,分辨率不低于1280×720;
e)    摄像头拍摄像素≥800万。
2    功能
2.1.1    基础功能
a)    具备开机自检及告警功能;
b)    具备北斗三号RNSS定位功能;
c)    具备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业务功能;
d)    具备北斗三号全球短报文业务功能;
e)    具备固件程序在线设计功能;
f)    具备二合一芯片参数注入和更新功能。
2.1.2    地图操作与显示
a)    具备地图加载(矢量图、影像图)、操作(放大、缩小、漫游)与显示(态势)功能;
b)    具备在电子地图上实时跟踪显示本机和友邻用户位置信息功能;
c)    具备本机和友邻用户的轨迹回放功能。
2.1.3    导航
a)    支持时间最优、距离最优搜索条件进行路径规划;
b)    支持当前位置至目的地路径规划和导航;
c)    支持起始点至目的地路径规划和导航;
d)    支持起始点、规避点、经由地至目的地路径规划和导航;
e)    支持偏航后自动计算新的路径;
f)    支持设定航线导航,并实时给出偏航告警;
g)    支持重要目标实时标定、保存和管理。
2.1.4    报文通信
a)    具备点对点通信、组播通信功能;
b)    具备指定用户位置查询功能;
c)    具备电文编辑、接收、显示、存储、查询功能;
d)    具备报文通信接收、发射提示功能;
e)    具备通讯地址簿管理功能;
2.1.5    定位报告
a)    具备RDSS定位报告、广义RDSS定位报告和普通位置报告等定位报告模式自适应切换功能;
b)    具备本机定位及位置报告信息接收、显示、存储、查询功能;
c)    具备定位报告接收、发射提示功能。
2.1.6    应急搜救
具备RDSS定位报告、广义RDSS定位报告和普通位置报告等应急搜救模式自适应切换功能。
2.1.7    终端状态显示控制
a)    支持工作参数设置和运行状态查询与显示功能;
b)    具备RNSS卫星星空图及接收功率显示功能;
c)    具备RDSS接收波束及信号功率显示功能;
d)    具备视域内北斗三号MEO卫星全球短报文入站能力指示功能;
e)    具备授权信息查询与显示功能;
f)    具备设备软硬件版本信息查询与显示功能;
g)    具备接收系统播发的永久关闭指令,以及通过软件菜单一键自毁设置,销毁二合一芯片内部信息,以及手持机内部存储的电子地图、定位点、报文通信以及通讯录信息。
2.1.8    时间显示
具备J用标准时间和作战信息时间显示和控制功能。J用标准时间模式下能根据所在时区自动调整。
2.1.9    语音和图像采集、传输、播放或显示功能
a)    具备支持语音信号采集、存储和播放功能;
b)    具备支持图像的拍摄、格式转换(jpg转bmp)、尺寸转换、存储和显示功能;
c)    具备基于区域短报文通信进行语音和图像传输功能。
2.2    指标
2.2.1    RNSS性能指标
a)    接收信号类型:B3I、B3Q、B3A;
b)    接收灵敏度:(Z101)
≤-133dBm(方位0°~360°,仰角70°~90°,含70°)
≤-130dBm(方位0°~360°,仰角30°~70°)
c)    接收信号功率范围:可适应B3AE信号功率增强,天线口面输入信号功率为-133dBm~-110dBm时,定位性能满足要求;
d)    定位精度(95%):水平≤6m,高程≤8m;
e)    首次定位时间(重点服务区,95%):冷启动≤90s;热启动≤15s;
f)    重捕获时间:北斗卫星信号短时中断30s,重捕时间不超过5s。
2.2.2    RDSS接收与发射性能
a)    接收信号类型:S2C_d、S2C_p、S2A;
b)    接收灵敏度(方位0°~360°,专用段24kbps信息帧,误码率≤1×10-5):≤-153dBW(仰角70°~90°,含70°),≤-148dBW(仰角30°~70°,含30°);(Z102)
c)    RDSS首次捕获时间:民码≤2s,J码直捕≤60s;
d)    设备双向零值:1ms±10ns;
e)    北斗RDSS定位精度(95%):水平≤20m,高程≤20m;
f)    北斗广义RDSS定位精度(95%):水平≤10m,高程≤10m;
g)    发射信号类型:Lf1、Lf2、Lf3(默认)入站信号;
h)    发射信号EIRP值:≥6dBW(方位角0°~360°,仰角70°);(Z104)
i)    支持发送的北斗三号单次报文最大长度(外接电源条件下):14000bit(1000个汉字)。
2.2.3    全球短报文通信接收与发射性能
a)    接收信号类型:B2b;
b)    接收灵敏度(方位0°~360°,天线口面电平,误码率≤1×10-5):
≤-157dBW(仰角70°~90°,含70°)
≤-152dBW(仰角30°~70°,含30°)(Z103)
c)    发射信号类型:Lf4入站信号;
d)    发射信号EIRP值:≥6dBW(方位角0°~360°,仰角70°);(Z104)
e)    支持发送的单次报文最大长度:560bit(40个字)。
2.2.4    动态特性
a)    速度:≤515m/s;
b)    加速度:≤4g。
2.2.5    语音和图像传输性能
a)    支持的语音编码速率:560bps、800bps、1200bps和2400bps可配置,默认配置1200bps;
b)    支持传输的图像格式:jpg和24位bmp格式;
c)    支持传输的图像尺寸:320×240p、512×512p。
2.2.6    电源适应性
a)    交流适配器供电:100VAC~240VAC,50Hz~60Hz;
b)    外接电源时,内置电池可浮充工作;
c)    外接电源时,手持机应给出提示;
d)    采用内置电池供电时,工作时间≥4小时;
e)    提供1块备份电池。
2.3    接口
手持机与外围设备接口至少应包括:
a)    电源接口:1个;
b)    RS232串口:1个;
c)    USB 2.0接口:1个;
d)    耳麦音频接口:1个。
2.4    外观结构设计
a)    尺寸≤190mm×90mm×35mm(长×宽×厚,除天线处);
b)    重量≤0.8kg(含电池);
c)    手持机主体外表颜色为褐绿色(无光泽),色卡号:GY05。
2.5     通用特性
2.5.1    环境适应性
a)    温度:
1)    工作温度:-20℃~+55℃;
2)    贮存温度范围:-40℃~+65℃。
b)    湿热:
应能承受GJB150.9A-2009规定的湿热试验,试验中用户机工作正常。
c)    淋雨:
手持机整机应满足GJB150.8A-2009中“程序I”试验要求。降雨强度1.7mm/min,雨滴尺寸0.5mm~4.5mm,风速18m/s,试件温度高于水温10℃,持续时间30min。试验期间手持机工作正常,试验后用户机内部无渗水。
2.5.2    安全性
a)    有过电压保护装置,过压极限为额定值的115%;
b)    有极性瞬时反接保护装置,反接持续时间≤30s;
c)    接口插座处应有明显的标记和防插错装置;
d)    用户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功能的接口时,应使用不能通用的接插件。